1月10日,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现场。 沈阳市委宣传部供图
中新网沈阳1月10日电 (李晛)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马丽梅10日在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,在2023年两节期间,全市民政部门将紧紧围绕民政为民、民政爱民的工作宗旨,惠民生、解民忧、暖民心,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确保广大困难群众温暖过冬、温馨过节。
在发放“两节”救助金上,沈阳市、区两级财政继续拨付专项经费,由各区、县(市)民政部门通过社会化发放方式,为全市低保家庭、低保边缘家庭、特困供养人员、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“两节”救助金,其中低保家庭每户600元、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每人600元,低保边缘家庭每户360元。全市共计为城乡困难群体发放“两节”救助金3360余万元,将在1月15日前陆续发放到位。
在发放各类救助物资上,今年为全市城乡低保家庭、低保边缘家庭、特困供养人员、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准备了5.6万份“暖心包”,包括了米、面、油、鸡蛋、牛奶、春联等8类物资;为城乡低保家庭、低保边缘家庭、特困供养人员、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、残疾人、60岁以上老年人、计划生育家庭特扶人员、农业农村局监测人口准备了210万份“健康防疫包”,包括了口罩、应急药品、消毒湿巾等6类物资。目前各区、县(市)正在有序组织发放,分期分批发放到位。
在精准强化临时救助上,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对失业人员、灵活就业人员、低保边缘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走访摸排,全面落实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的政策规定。春节期间,市民如因重病、火灾、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,可以立即向当地街道、乡镇民政部门申请,各级民政部门均设有24小时值班人员为民众解困。
同时,春节期间,沈阳市民政局将指导各救助管理机构进一步扩大街面巡查范围,增加巡查频次,加大救助力度,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回到家中或入站接受救助。对于确实不愿回家、不愿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,及时为他们送去御寒衣物、被褥和食品,确保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;开展“情暖新春共护未来”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,帮助儿童平安度假、健康过节;持续开展“守护夕阳,温情探访”专项行动,确保春节前对特殊老年人探访率达到100%。
此外,沈阳市开展“亲情解忧暖心”专项行动,全市民政干部走出办公室,走进困难家庭,现已累计走访慰问低保家庭33605户47466人,分散供养特困人员6324户6621人。走访中,民政部门投入救助慰问款物5.58万元,发放健康包30234份,帮助11501户解决困难问题11517个。据悉,民政部门还将开展慈善志愿帮扶专项行动,开展千名特殊人群帮扶活动等。(完)
“第三支箭”落地月余涉房并购大单持续涌现 2023年将成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大年?******
记者 王丽新
见习记者 陈 潇
自2022年11月28日“第三支箭”落地以来,出险房企积极利用定增红利筹资自救,稳健型房企着力并购优质资产,重拾此前搁置的重组计划。
据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去年11月28日以来,多家上市房企陆续抛出并购计划,总金额超过576亿元。以有可比数据的2022年12月份为例,据克而瑞监测,重点房企共涉及48笔并购交易,披露交易金额的有32笔,总交易对价约528亿元,环比大幅增长72.4%。
业内预计,2023年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将进一步加速。多位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,此前受制于资金、负债率等条件限制,行业收并购进程缓慢。自2022年11月份以来,支持房企融资的政策频繁出台且快速落地,部分稳健型房企不再持观望态度,加快启动并购重组方案。同时,部分出险房企抓住机会加快资产处置、提升资金回笼速度。预计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并购重组大年。
行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
岁末年初,部分陷入困境的房企正积极出售旗下资产,力争改善流动性。与此同时,稳健型房企及部分外资企业正择机加码投资,行业内并购大单持续涌现。
例如,1月6日,据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披露,上海长鹂企业发展挂牌长际地产7.5%股权及相应债权,底价4.17亿元;1月5日,铁狮门宣布向凯德投资的人民币基金出售位于上海的尚浦中心项目,交易估值为76亿元;1月3日晚间,华发股份发布公告,公司全资子公司珠海华发拟收购深圳融创文旅持有的融华置地51%股权以及深圳融创文旅对融华置地的债权及利息,总金额约为35.8亿元。
除了陷入流动性困难的融创中国出售资产打开局面外,出险房企华夏幸福也有动作。2022年12月28日晚间,华夏幸福公告称,旗下全资子公司向华润置地出售4家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以及债权,对应价格为124亿元。
克而瑞方面分析称,从交易标的物业类型来看,2022年12月份住宅收并购提升明显,19笔涉及开发项目股权,披露转让的住宅项目的并购规模约275亿元,主要受华夏幸福124亿元处置南方总部资产、某房企59亿元剥离地产业务等重大交易影响。
“在此次并购潮中,对出险房企而言,收并购案大部分不是在母公司层面展开,而是在项目层面,资金状况良好的央企国企所收购的资产,大多涉及出险房企旗下有套现能力的资产,这是行业整合主流模式的一种。”汇生国际投资总裁黄立冲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此外,在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下,地方国有企业在盘活资产方面发力,推动项目顺利开发。
“目前收并购资产类型主要包括开发项目、物管企业股权、商业地产等。投资方根据自身发展方向、资产价格、债权清晰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相关资产,不同企业偏好不同。”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总的来看,具有区位优势、债务结构清晰的资产更有利于交割。
“目前主要有两类资产比较受欢迎,一类是优质的开发项目资产,另一类是运营类资产。”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从过去一年的整体表现来看,运营类资产收并购案例更多一些,其多属于轻资产,并且能持续产生现金流收入,在现金为王的行业背景下颇受青睐。
在肖云祥看来,房企间收并购预案频出,甚至A股部分上市房企重启重组方案的背后,是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,增强了市场主体信心和动力。
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
自2022年11月份“金融十六条”推出后,相关部门多次提及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,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。
“当前的政策及市场环境对涉房企业开展收并购而言,是不错的时机。”肖云祥表示,上市房企股权融资开闸后,稳健型房企通过并购重组可获得优质、低成本的资产;对被收购方而言,也是重新盘活项目的机会。
“随着并购重组的推进,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。优质企业可借机补充符合自己战略规划的优质资产,加强深耕力度;出险企业可通过并购重组获得新发展机会,或者考虑轻资产转型。”刘水表示。
那么,2023年会成为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大年吗?
肖云祥对记者表示,预计2023年后期市场竞争或逐渐加剧,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房企,在融资方面将体现出更大的优势,行业洗牌的几率将大大增加,这有助于加快行业风险出清的速度。
“在2022年末政策和资金加持下,2023年收并购必然会加速,通过收并购完成风险处置势在必行。”刘水表示,当前行业面临的风险资产类型多样,收并购只能从资产处置端进行化解,且需要收购方、出让方共同发力,但对于全行业来说,仍需从稳预期、稳信心做起,在市场平稳的基础上逐步化解行业风险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